Mehri Madarshahi comments on the New Era of City Development |Book Publication 31 Janurary 2025 设计软实力评论|梅里·马达沙希:释放技术的力量:城市发展的新纪元

Jan 3, 2025 | Upcoming Events

Original 梅里·马达沙希 设计软实力 2025年01月01日 12:0

2023年11月,由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设计创新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课题组发起、策划、组织、实施的“人民城市与全民设计:凝聚城市设计软实力”国际学术研讨会(People’s City and Design for All:Embracing the Soft Power of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特邀国内外顶级专家、理论先驱、知名学者等共同参会,献策城市设计和软实力建设。会议主张,通过增强全民设计意识实现城市更新和城市生活质量改善,传递“让每个城市人都成为设计决策主体”的学术观点,培育以全民设计为驱动的城市软实力发展新动能,助力构建共创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城市发展新格局,展现中国式城市现代化建设新风貌。会议成果《设计软实力评论—人民城市与全民设计:凝聚城市设计软实力》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

发言提要马达沙希女士演讲的核心主题是以科技赋能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创新。她首先肯定了城市的价值和重要性,城市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创造商业和就业的沃土,能够激发出创新的火花;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种创新的动能不仅可以推动生产力,还能够促进新技术的开发,产生使社会受益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大多数国家的城市管理者都面临着挑战:交通拥堵、社会基础设施效率低下、住房不平等、能源效率低、环境恶化。这些问题既复杂又困难。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彻底改变城市规划和管理,例如,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实现更好的决策和资源分配,城市规划者可以更有效地分析数据、预测趋势并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新兴技术还可以帮助开发“城市风险数据库”从而更好地了解城市面临的多重挑战,利用数字平台和工具改善城市规划和设计、土地行政和管理、城市服务和设施。马达沙希女士通过一个例子指出决策经常受益于技术创新,荷兰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在铺路砖上涂上氧化钛,路面可以吸收空气中有害的氮氧化物,并将其转化为危险性较低的化学物质,因此,技术应成为了综合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延伸。马达沙希女士也以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尔城和韩国松岛为例,强调了智能技术在重塑城市管理方面的重要潜能。

专家介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联合国前高级经济官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CCG)非常驻高级研究员。 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期间,创立了“文明之间交流之乐曲”协会,在法国、瑞士、香港、纽约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协会多次成功举办过超大多元文化音乐会,意在向人们宣传和普及有关可持续发展、教育及各种社会议题。她创新性地运用艺术与音乐作为外交软实力以及在城市背景下的环境政策,她于2013年创立了全球文化网络(Global Cultural Networks)。梅里·马达沙希女士曾在多种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并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城市重建规划、科技创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外太空科学研究等方面持续著述。释放技术的力量:城市发展的新纪元梅里·马达沙希(Mehri Madarshahi)

城市越来越处于社会变革的中心位置。随着世界各地的人口涌向城市,城市成为文明的十字路口并与全球互动,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交织在一起。全球新发展趋势,正在重塑世界。我们应该将它们相连吗?对此,有如下两个主要结论:

第一,城市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它们是吸引企业、企业家和投资者,创造商业和就业的沃土。多元化的工业和高技能劳动力相互促进、协作,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第二,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全球发展主要趋势之一,现在和未来都是如此。创新蓄势待发,不管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创新的动能不仅可以推动生产力,还能够促进新技术的开发,产生使社会受益的产品和服务。

现在有一半人居住在城市。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全球近7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成为水、能源、天然和加工产品的大规模消费者。城市的扩张具有深远的影响,带来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大多数国家的城市管理者当下都面临着挑战:交通拥堵、社会基础设施效率低下、住房不平等、能源效率低。如果消费习惯保持不变,二氧化碳增加和其他环境危害将成为生活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这些问题既复杂又困难。但在全球化时代,城市中心必须制定新的战略和举措,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多种政策可以应对多种环境风险,减少碳排放和能源使用,减少城市雾霾,帮助保护或管理水和食物以及自然栖息地,经过短暂的一段稳定期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会持续上升,尽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各国为实现气候行动计划所做的努力目前还不够,因此肯定需要人们转变习惯的生活方式。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我们  无法用带来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挑战设计和社会目前所熟悉的信念体系。为了应对当前的挑战,一些城市正在城市规划和治理模式中推动技术和创新的应用,这表明只要有正确的起点和资源,城市就可以成为智慧城市或更具可持续性的城市,技术和创新是推动未来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组成部分,设计和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各种形式的设计包括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中太阳能使用、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艺术设计、流程设计等都非常重要且具有战略意义。重要的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地审查设计流程,并评估是否可以为未来更好地设计废物管理、水、卫生设施和电力供应等城市基础设施,事实证明,近年来技术创新对城市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技术进步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崛起,这些城市利用物联网、数据分析和自动化等各种技术来提高效率、可持续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智慧城市可以优化能源消耗、交通管理、废物管理与资源分配。高速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的普及改变了城市的连接性,这促进了小型化智能基础设施的发展、加强了通信,并改善了服务的获取。它还促进了远程工作、电子商务和数字服务的发展,让城市更加互联。

技术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节能建筑和小型智能电网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促进环境保护。此外,智能交通系统和共享出行等技术,可减少交通拥堵并促进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技术创新彻底改变了城市规划和管理,先进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实现更好的决策和资源分配,城市规划者现在可以更有效地分析数据、预测趋势并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新兴技术还可以帮助开发“城市风险数据库”从而更好地了解城市面临的多重、相互关联的挑战,例如气候危害、资源稀缺或生态系统破坏,利用数字平台和工具来改善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案,土地、行政和管理措施以及提升城市服务和设施的可获得性,是未来创意城市建设的最新趋势。

举例来说明。荷兰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铺路砖上涂上氧化钛,路面可以吸收空气中有害的氮氧化物,并将其转化为危险性较低的化学物质,例如对环境危害较小的硝酸盐。此类决策的制定,受益于最新技术和创新,成为优化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投资方案的延伸。此外,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系统压力增加,要求人们重新思考当今城市运作的线性模式,循环经济和大都市圈实践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以解决一些最紧迫的挑战,并为建设有复原力和繁荣的社区创造新的机会。这些社区有可能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智慧城市”是技术与城市化交叉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然而主要由科技公司推动的自上而下的、私营部门主导的方式往往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提高社会城市化的包容性。结果,一些智慧城市计划最近被推迟。

荷兰亨厄洛市的氧化钛铺路砖人行道

再举几个例子。多伦多的一个名为“Quayside”的新项目,希望重新思考城市社区的意义,并围绕最新的数字技术进行重建。该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根据广泛传感器网络的信息制定有关设计、政策和技术的决策,而这些传感器收集从空气质量到噪声水平,再到人们的活动等各种数据。该计划要求所有车辆实现自动驾驶和共享,机器人将在地下漫游并承担递送邮件等体力劳动。开发商“Sidewalk Labs”表示将开放对其软件和系统的访问,以便其他公司可以在其基础上构建服务,Quayside尽量避免掉进之前智慧城市计划的陷阱。休斯敦郊外的一座试点发电厂位于美国石油和炼油工业的中心,正在测试一项可以使天然气清洁能源成为现实的技术,实施该项目的公司叫Net Power,它相信其发电成本至少可以与标准天然气发电厂一样便宜,并捕获生产过程中释放的几乎所有二氧化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世界上有办法以合理的成本从化石燃料中生产无碳能源。就中国而言,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到2035年,近70%的中国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将有超过10亿的城市居民,自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认识到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新概念。

Quayside地区新规划方案效果图

此后,此类城市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中国的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工业化进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镇体系结构和空间变迁、制度创新等诸多领域的变化。中国的城市可以成为增长的引擎,创新发展的典范,环境保护的领导者,高质量生活、繁荣和健康的地方。智慧城市概念抓住了中国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计划的最新趋势。

2013年1月,全国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启动,范围涵盖市、区、县、镇,第二批和第三批103个和277个智慧城市试点于2015年启动。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智慧城市发展的六大方向和五个要素,智慧城市发展的六大方向包括: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智慧城市建设的五个要素包括:经济、治理、环境、人员、流动性。在天津,生态城的轻轨系统是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一个例子,强调了公共交通和使用非机动交通方式的重要性。 

天津生态城的轻轨交通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独角兽岛被塑造成一个未来城市。它营造了一个新的“生活—工作—享受—生活”环境,其灵感来自景观的生长,像荷花池中的荷叶一样连接起来,提供一个室内和室外框架,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中央广场和地下。地面景观通过项目和新技术重新回到人们的身边。该项目将循环城市的概念与创新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友好的环境可以创造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独角兽岛项目效果图

成都南部的天府新区被称为“海绵城市”,这一示范项目包括所有带来更好环境的措施和产业计划。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技术和研究成果在使城市中心变得更加宜居和美丽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但它也可能带来隐私问题、数字鸿沟和工作岗位流失等挑战。因此,有必要采取平衡的方法将技术融入城市发展,以确保公平增长。

总结一下,有计划的城市化往往会带来积极的发展成果,并可用于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整体繁荣,当前国际辩论的焦点是城市乐观主义,因为可持续的城市化被认为是提升环境价值的变革力量,一些文件,如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城市议程》《巴黎协定》和《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它们的实施都体现在城市乐观主义之中。然而,需要大量投资来提高城市化的经济、环境、社会价值,这包括城市的无形条件,所有这些对于实现可持续城市化至关重要。许多政府都在尝试利用新技术来改进服务提供、公民参与和治理工作,并减少城市的碳足迹,但很少有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使用、管理和监管这些技术。总之,必须强调的是,尽管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激发文化活力、提升社会凝聚力和环境可持续性,但没有一刀切的、适合每个城市的道路。任何城市的未来都必须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并且必须植根于其自身的个性、文化和城市遗产。所以,认识到城市的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进行投资,对于为子孙后代创造繁荣、包容和可持续的社区至关重要。新书推荐

孙磊.《设计软实力评论:人民城市与全民设计:凝聚城市设计软实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4.

翻译:温颖  资料整理:侯筱熙 唐优  版式设计:张琪雅

文字审校:孙磊  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