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我的观点和几个月前完全相反。此前我们对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寄予厚望。但当前急剧变化的局势削减了积极因素,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愈加艰难。我们亟需采取有力行动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
IPCC研究报告发出预警
7年前,由美国、中国等国参与的《巴黎协定》确定“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而当前全球的平均气温较工业化之前已上升约1.1摄氏度。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研究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与脆弱性》指出,全球数十亿人面临气候失调的直接影响。这份长达348页的报告显示,随着不可避免的风险日益增加,未来18年,疾病、饥饿、贫穷、犯罪等问题将加剧,全世界将变得更加危险。报告开篇即言明: “一些损失已经不可逆转,生态系统正达到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极限。”
由于气候变暖,每年死于热浪、疾病、极端天气、空气污染和饥饿的人不断增多。死亡人数高低取决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能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这份报告是“人类苦难的地图集,是对气候变化领导不力的谴责。”
IPCC每6至7年发布一次关于气候变化的综合报告,目前是第六次发布评估报告,其中包括3个工作组报告。此次发布的是第二工作组报告,该组报告由200多名科学家参与编写,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去年8月,关注气候变化自然科学基础的第一工作组报告已发布,这份报告被认为是向全人类发出 “红色警报”。
自去年8月后,各类风险加速向我们袭来。贫困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每况愈下,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挑战方面境况稍好,因为环境问题加剧主要由发达国家碳足迹增加所致,后者处理起来相对而言更可控。因此,联合国督促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提升资金援助份额以更好应对气候挑战的要求并不过分。如果各方能在环境问题上竭尽全力,采取迅速、及时、强有力的行动,整个局面或可被扭转,这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为落实《巴黎协定》同时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聚焦绿色发展是我们持续关注的话题,推广绿色能源、加速环保领域技术发展被视作破局的关键。推动绿色发展以实现碳中和,一系列具体问题尚待明确:金融家们如何计算所资助公司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份额?是敦促企业采取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还是完全停止为其提供资金?在全球层面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平衡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碳排放,同时加速碳移除,通过植树造林、应用直接空气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等手段抵消大气中剩余温室气体排放量。
切实构建碳中和实现路径
决策者在设定净零排放目标时拥有不同选择,为了使净零排放目标对符合气候科学原则的去碳化行动作出最大贡献,各国应切实考虑实现路径。
我们需要彻底改变社会运转方式,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后会有赢家、输家和妥协者。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对各国来讲均是巨大的挑战,需要全面进行经济转型以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相关政策的制定不仅需要政治层面高层领导的支持,也需要将部委、议会、银行家、专家以及公众的建议和意见纳入进来,同时辅以法律手段确保政策落地。净零排放目标不仅是我们共同的愿景,也是推动《巴黎协定》实施的变革性工具。
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制定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具体框架,排放量最大、责任最大、能力最强的国家应该采取最具有雄心的目标实现框架。各国应该为推动去碳化、扩大碳清除范围以及实现净零排放或负排放提供明确的计划安排,同时应优先减少和消除本国境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不是依赖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转让来实现净零排放。
各国应公开透明地交流各自净零排放目标,确保短期和中期行动能够有序落实;通过制定国家发展计划,对政策投资和长期低碳排放发展战略进行部署调整,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系统性转型。毋庸置疑,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是多数政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也是COP26会议上出现政治摇摆的主要原因,表明我们的愿景目标和行动结果之间持续存在差距。此次政治协商再次确认将全球升温幅度维持在1.5度的目标,但这与很多人希冀的目标相距较远。
国际能源署在审查COP26会议气候承诺时指出,地球将会变暖1.8摄氏度左右。气候行动追踪组织的独立分析认为这些论断过于乐观,当前政策预计将导致全球升温2.7摄氏度。联合国同意这些专家的观点,并得出结论称,本世纪末世界可能会陷入升温2.5摄氏度的危险路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1排放差距报告:热火朝天》)。目前这些提议表明,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对应的2030年目标与各国的净零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可信度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联合国建议这些国家必须加强其2030年减排目标,至少与净零排放的承诺保持一致。
新冠疫情和国际局势重塑可持续发展前景
此外,国际形势动荡兼新冠疫情反复暴发让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各国受波及范围和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最不发达和欠发达的国家,失业加剧,人们收入水平不断下降,债务水平持续上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0年疫情催生的“新穷人”(定义为每天生活费不足1.90美元)总数估计为1.19亿-1.24亿,近两年这个数字仍在攀升,预计将增至1.43亿-1.63亿。
尽管联合国持续作出特别努力,促使世界关注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问题及疫情所带来的严重冲击,然而近期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打破了几代人所享有的和平红利。
随着世界各地对能源短缺的担忧日益加剧,以及对新冠病毒再次大流行可能阻碍经济增长的担忧,一些国家开始加大对化石燃料的投资。能源不安全也推高了煤炭进口,各国都在加紧提升化石燃料供应。
各国目标和长期计划的逆转可能会引发许多不可避免的危机,包括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日渐盛行以及多边合作价值观的弱化。为确保全球经济安全和良性竞争,我们需要更明智、更安全的能源采购计划,同时也需要打造通往碳中和的清晰道路以及加紧对最具战略意义的清洁技术进行投资,进而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我们正站在气候变化悬崖的临界点上。欧洲在重新考虑其财政规则时,却忽视前方的危险轨迹,取消经过多年谈判达成的协议,从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转向一切照旧,这些决定并不理智。
科学家表示,与90年代碳排放相比,我们需要在2029年底实现45%的碳减排。但是最新数据显示,虽然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但是碳排放量仍在上升。人们似乎认为地缘政治的影响比环境问题更为迫切。然而如果我们不能把气候变化当作全球紧急事件来处理,不立即采取适应和缓解措施,结果将异常严重。气候变化将继续干扰生态系统、降低空气质量、加剧水和食物短缺、引发健康问题最终威胁全人类的安全。
各国要秉持公平、灵活和差异性责任的原则,在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来落实行动计划。发达经济体应率先履行碳减排责任,兑现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承诺,同时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必要条件。我们必须在十年内将排放量减半,以削弱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要通过创建公平公正的世界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守护全人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