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马达沙希:疫情之后世界复苏的替代方案

Jul 21, 2022 | Publications

导读

新冠疫情危机及其应对措施强调了长期战略的重要性和潜力,使城市在复苏工作中更具包容性、更绿色和更智能,以及满足转型潜在的治理和融资需求。现在应该开始反思新冠疫情及其影响和破坏性后果,但最重要的是反思未来的恢复、重建、预防及应对策略,努力改进或避免错误。现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制定具有包容性和前瞻性复苏计划的时刻。

Image
图源:知乎

Image

Image
梅里·马达沙希(Mehri Madarshahi)

★ 本文作者:梅里·马达沙希(Mehri Madarshahi),UNESCO 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G)非常驻高级研究员。

额外冲击!?Image

应对疫情不仅是对生存的呼唤。世界需要被拯救。

如何能从疫情中更快恢复,并利用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来克服我们所处的悲惨处境?

这一切都始于2019年11月,当时令人费解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新冠疫情的突然降临让人类猝不及防。在很短的时间内,新冠不仅夺走数十万人的生命,还造成了全球社会难以想象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这注定了我们需要整合百年的人类文明、全球秩序和全球治理政策去应对疫情。以贸易、经济合作、气候变化、移民和军备控制等条约和公约的形式表达的多边主义的本质和效用受到质疑。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疫情使100多个国家进入了封锁状态,造成了21世纪第二次经济、金融和社会冲击。这一系统性冲击导致全球生产停滞,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并导致消费和就业急剧下降,尤其在城市环境中。综上所述,这些巨大的转变暴露了我们对全球供应链的广泛依赖,从采购和制造到生产和消费,导致全球经济进入一个高波动性的新阶段,使全球协调与合作机制更少。

由于全球生产和分销是有限的,边境关闭和城市封锁的直接造成基本食品和燃料短缺。急需的备件和机器存放在港口和边境,用于生产先进技术和工业产品的关键原材料变得稀缺。这些贸易联系和流动模式不仅对保持城市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城市作为可持续增长和新机遇中心的存在理由。

新冠病毒大流行使最严重的贫困、不平等、营养不良和疾病以及一系列缺陷的全球后果暴露出来,不平衡的死亡率和基本服务已达到了临界点,这引发了关于正义、安全的基本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福祉问题。

不幸的是,世界在面临疫情大流行时,大国之间还存在着严重分歧。新冠病毒加剧了中美战略竞争,使双边关系陷入混乱。中国在先进技术方面实现更大程度自力更生的政策推动了中美战略竞争,美国将中国公司排除在其5G网络之外的决定也给了中国额外的动力。由于关税和其他措施,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已经放缓。中美之间的竞争甚至在病毒爆发之前就已经扩展到两国关系的各个方面,经济、军事、外交和意识形态,竞争可能会加速两国经济的脱钩,使不信任在中美两国及其人民之间散播开来。

在从个人自由到社会和经济自由大约两年半的紧缩之后,2022年将走入全球复苏、繁荣和经济进步的轨道。2022年初,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和经合组织GDP增长率为6.1%,欧洲GDP增长率为4.5%。疫情在过去被视为不幸,所有金融和经济组织都预见到了一条通往梦寐以求的经济增长的道路。人们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来寻找复苏的一线希望。

在疫情大流行的风暴中,比如人们以往经常提到的空气污染暂时减少,部分是由于工业活动减少引起的。其他包括通勤时间减少或与父母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增多。

在欧洲,欧洲理事会在2020年7月17日至21日五天富有挑战性的谈判中达成了一项关于疫情流行恢复基金的突破性协议。欧洲理事会同意设立7500亿欧元的大流行复苏基金,同时在欧盟预算中拿出约1万亿欧元。复苏基金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国家复苏计划和欧洲绿色计划。该协议可以说是应对新冠的国际政治合作的亮点。

然而,在中国,3月初疫情的再度爆发以及中国的主要工业中心实施了封锁限制,与此同时,恰逢区域危机,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地缘政治影响。一场巨大的恐慌席卷了整个世界,世界将面临供应和商品的中断,甚至达到到后世界末日时代的全球化冲击水平。

新冠疫情新的事态发展还引起了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中对广泛蔓延的饥饿问题的担忧。2021至2022年,约36个国家进口了占他们国50%以上的小麦。

随后,由于大宗商品和食品供应中断,以及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冲击导致增长前景不可避免地向下修正,并加剧了通胀压力。这些变化使安全与向绿色能源过渡之间的平衡复杂化。粮食、燃料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国防支出增加,进而威胁到工作安全和生命,并影响世界各地的生活成本。

在整体经济动荡中,数百万人努力维持生计,许多人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社会支持可以依靠,城市中贫民日益脆弱的处境更加明显。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2019年,全世界近1.35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除非采取紧急行动,否则这一数字可能在2022年翻一番。在重新审视世界经济形势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2年4月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从6.1%下降到3.6%。

疫情造成冲击的综合影响需要继续考虑到危机管理,二次冲击的高风险,以及从投资转向提高生产力、社会流动性、可持续性、稳定性和弹性。反复出现的疫情、政治不稳定和持续冲突中产生的僵局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供应短缺,并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全球供应链将重组,并将更加依赖于国内自给自足。减缓气候变化将是许多财务计划中的一个边缘项目,并将因缺乏世界各国的关注而受到严重影响。

这一切都可能使国际和国内生活倒退,抹去过去40年里从滋养多边主义到促进文化多样性、经济增长、世界贸易蓬勃发展、减少贫困、财富和繁荣所取得的成就。

在短期内,各国政府将仅能根据其当前的能源系统和供应依赖性来减轻价格冲击,并保障能源安全。从中期来看,各国将面临维护能源安全的挑战,同时改造能源系统以实现与气候相关的目标。不幸的是,鉴于普遍存在的制裁和贸易停滞,预计大多数地区将优先考虑基于碳密集型能源的能源安全,而不是依赖更绿色的能源。因此,对于各国而言,在越来越短的气候行动机会窗口内实现气候目标并不乐观。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报告的调查结果也发出了严厉警告:“我们必须加快经济‘脱碳’的步伐和规模,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以避免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星球的气候及气候变化对发展产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我们必须大胆迅速地采取行动,我们必须从即刻开始行动,以确保我们能够实现绿色、有弹性和包容性的发展。”

根据如今发生的情况和问题,这些警报可能会被忽略。经合组织最近的分析表明,虽然各国政府在推动绿色复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最新提出的国家经济复苏措施要么不够“绿色”,要么被对“棕色”活动(例如化石燃料补贴)的持续支持所压倒。

Image
表一   拟议的国家复苏计划 对化石燃料和煤炭的日益依赖

表一说明了全球社区经济需求的短期分期与上个世纪制定的长期目标相比,可能会花费大量精力来缓解气候变化或推进技术并将其推到次要位置。

联合国秘书长关于全球危机的报告(联合国危机应对小组GCRG,2022年4月)得出结论,“我们目前在粮食、能源和金融方面面临的三维危机可能相当于一场有可能摧毁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完美风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同样可能导致生活成本危机,并导致国内社会不稳定。欧洲各国政界人士已对这种情况做出回应。

支持这一论点的联合国秘书长在其报告中总结道:“接二连三的冲击和干扰,以及随之而来的政策制定者和机构能力的超负荷,有可能将注意力转移到日益高涨的经济民族主义上,造成经济一体化的破坏性倒退,以及人类长期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不平等和为人口变化做准备)的进展偏离”。

从新冠疫情大流行到战争,再到供应链问题和对城市的贸易制裁,这些因果的结合导致了城市日常生活的停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造成失业,并使人们处于逆境之中。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场浩劫!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让人们有机会进行评估和反思。疫情是一种挑战,造成了混乱和痛苦,需要短期和长期的调整,最终引发经济损失和惨烈的人员伤亡。疫情让我们有机会思考如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新的行为方式和组织方式。最终,疫情让国家、世界领导人和普通公民有机会反思如何在未来做得更好、避免过去的错误和缺点。现在应开始反思和规划适用于21世纪更好、更具弹性和更公平的后疫情世界秩序,包括强调城市和城市环境的中心作用及其所需的变革(人居报告“迈向绿色、可持续和健康的未来”)。

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期待着通过各种投资来规划后疫情时代的生活,以实现经济复苏和环境可持续性。随着政府官员、立法者和其他人的参与,有必要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我们的建设方式、建设地点以及为实现可持续城市交通和能源效率所使用的材料。

这种方法必须围绕如系统解决城市贫困和不平等问题、建立“新常态”城市经济、明确城市立法和治理安排、缩小数字化差距以使国家和城市能够为公民提供解决方案等措施展开,对环境有益并减少不平等。

鉴于在短短25年内,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以更大规模更快地发展,这些令人担忧的经验教训在当下变得更加迫切。渔村已被改造成大城市,沙漠变成了城市游乐场。未来15年,全球将新增10亿人口,虽然城市将占据全球不到1%的土地,但它们将容纳多达80%的世界人口。2020年,城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占世界的75%以上,而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估计约为每年800-1000亿美元。据推测,城市密度使人们容易受到疫情流行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城市的毁灭。

目前过度拥挤的城市中心和人口增长加剧给城市系统带来了压力,迫切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新的解决方案。因此,城市规划者必须从这一经验中吸取教训,以正确的方式形成合理的城市密度,如避免过度拥挤,尽量减少汽车使用,并建设含有经济适用房的包容性社区。

经合组织估计,到2030年,实施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将需要 71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5%,以改善城市的基本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电信、电力和水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被认为是提供与城市的社会、教育、文化和知识结构相关的服务所必需的。

虽然全球北部和南部的一些城市正在开创可持续和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但许多城市并没有。然而,今天,对城市、对人类及其环境的影响进行严格的跨学科分析的需求,以及培养下一代城市领导者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Image

有创意的计划?
Image

直到最近,新冠疫情的复苏为城市提供了一个让经济更加绿色的机会。大多数城市的汽车交通量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随后空气污染减轻,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在封锁地区,道路运输活动减少了50-75%,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减少了95%。这些减少是暂时的,在许多解封的城市交通量及空气污染再次恢复到以往水平。

尽管由于碳足迹普遍较低,空气更清洁,河流、运河和湖泊污染更少,从而实现了减排,但对气候的不利影响也在暗中发酵。然而,考虑到油价上涨和全球市场的供应问题,全球对化石燃料的持续依赖可能导致全球消费的恐慌性购买,代价是不能为计划中的太阳能、风能和电网项目融资,从而阻止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由于经济通货膨胀和对碳基能源愈发依赖,全球经济衰退也可能减缓向清洁能源的转变。清洁能源分析机构彭博社(Bloomberg NEF)下调了2020年对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市场的预期,表明五年来清洁能源转型将放缓。

随着封锁限制的放松,大多数城市已经经历了大幅反弹,但越来越多的绿色复苏计划正在涌现,绿色复苏计划弹性较好,且具有尝试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交通和污染的减少促使许多城市领导人追求更清洁、更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疫情大流行让城市有机会重新思考利用城市空间方法并提出替代方案。

转向更长期和持久的战略,城市现在正在投资积极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公共交通安全和可达性,以及低排放交通选择,如电动汽车和踏板车。

最常见的可持续城市交通措施包括投资于移动交通基础设施,如自行车道;改善公共交通安全和可达性,改善卫生措施,非接触式车费支付,以及低排放的交通选择,如电动汽车和踏板车。这些投资选择符合经济复苏的总体目标,因为基础设施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并刺激不同经济部门(如建筑、汽车、信息通信技术)的私人投资,而且对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至关重要。Image

创意经济
Image

虽然文化没有独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文化是在公共政策范围内形成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强大推动力。文化和创意作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在国际层面上的作用日益得到认可,尤其是自2015年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来,文化首次被纳入国际发展议程。

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认文化在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整体作用,包括优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4)、经济增长和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模式(可持续发展目标8和12)、环境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目标14和15)、包容与和平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16)、性别平等(可持续发展目标5)和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目标2)。

可持续发展目标11明确指出文化使城市和人类居住区具有包容性、安全性、弹性和可持续性,该目标将文化和自然遗产确定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1需要保护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包容性和弹性。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创意行业为全球年收入贡献了约22500亿美元,是年轻人的主要就业来源。疫情严重打击了文化作为宝贵资源的重要性。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标、历史城市核心和充满活力的游行文化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歌剧院以及所有其他创意部门。虽然文化机构失去了很大一部分预期收入,八分之一的博物馆可能再也不会重新开放,但在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创新手段,一些博物馆不仅维持运营,而且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些文化机构迅速改变了交付模式: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通过替代平台提供虚拟音乐会和演出,博物馆提供虚拟旅游,图书馆调整其产品以使社区成员能够安全地获取文献,餐馆提供更广泛的食品服务和交付替代模式。这有助于他们扩大影响范围并尝试不同的方式来服务客户。Image

数字鸿沟
Image

新冠疫情激励推动技术创新。人类的创造力继续改变着城市的外观和运作方式,并通过范式转换克服了我们时代一些极大的挑战。在疫情大流行期间采取的措施将有利于多重和跨领域的发展。

技术作为唯一的交流手段,技术创新揭示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差距,这很快给城市带来了挑战。数字鸿沟暴露了新冠疫情引发的众多不平等之一。城市最初提供了快速或临时措施,试图弥合差距。波士顿为需要设备的高中生提供了免费的“手机/热点”和Chromebook给(100万项目)。横滨在当地一家电视台的子频道上提供了一些课程。米兰呼吁向学校捐赠设备或互联网连接。多伦多与信息通信技术公司合作,为低收入社区、长期护理院和庇护所提供免费的临时互联网接入。

目前,最不发达国家只有约19%的人口可以使用互联网(撒哈拉以南非洲7.47亿人口中的2亿)。在印度,即使电信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且无处不在,但确保公众对高速数据的访问仍然不是解决数亿不能连网公民的紧急步骤。

克服数字鸿沟需要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以支持疫情爆发后群体对互联网日益增长的需求。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外,发展数字技能也是建立抵御经济和社会冲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冲击。数字技能对于教师在线上课、年轻人就业、父母支持孩子接受教育至关重要,但对于老年公民来说,数字技能也至关重要,可以缓解因封锁和行动限制而带来的孤立感。然而,目前,数字扫盲仍然是某些社区的一大障碍。

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重建”
Image

新冠疫情危机及其应对措施强调了长期战略的重要性和潜力,使城市在复苏工作中更具包容性、更绿色和更智能,以及满足转型潜在的治理和融资需求。现在应该开始反思新冠疫情及其影响和破坏性后果,但最重要的是反思未来的恢复、重建、预防及应对策略,努力改进或避免错误。现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制定具有包容性和前瞻性复苏计划的时刻。

疫情大流行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抓住这一机遇之窗,实现前瞻性复苏至关重要。随着城市从应急响应转向长期战略,加强和扩大互联网接入和数字设备的接入成为复苏和恢复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卡洛斯·莫雷诺(Carlos Moreno)开发的“15分钟城市”等概念可以成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可持续性的一种手段。在他的项目中,他希望确保在短时间内实现六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供应、护理、精益和享受。

疫情危机还提高了人们对资源短缺和卫生设施过度饱和风险的认识,促使城市确保、增加和重新安置某些基本服务和资源生产。首尔承诺在公共卫生领域进行大量投资,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并新建市政设施,包括一所公立医学院、一个传染病研究中心和一个流行病学实验室。

为了设计和实施针对新冠疫情危机多方面即时、短期和长期的应对措施,国内和国际城市网络,如“经合组织倡导包容性增长的市长倡议(OECD Champion Mayors for Inclusive Growth Initiative)”,积极参与同行学习和知识经验交流。城市网络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呼吁立即提供援助,在在封锁期间和之后采取协调行动,并采取全面和综合的方法来实现长期的城市恢复能力。

“C40城市”成立了“全球市长新冠疫情恢复工作组(Global Mayors COVID-19 Recovery Task Force)”,并发布了一份原则声明,呼吁在疫情中也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和公平的经济复苏。该声明敦促,经济复苏并非指一切恢复如常,因为3C经济过热已经步入正轨,强调落实公共卫生和科学专业知识、保障公共服务、解决公平问题以及努力缓解和适应气候危机。7月,这些原则在C40市长绿色公正复苏议程中得到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概述了侧重于创造绿色就业机会、投资主要公共服务、保护公共交通、支持基本工人以及将公共空间还给人和自然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等全球议程为国家、区域和地方政府推进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优先投资和资源以从疫情中恢复提供了关键机会。全球议程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路线和愿景,让包括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在内的地方利益相关方参与共同创造和建设“新常态”。

后疫情复苏有可能在城市中建立“新常态”,从而降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脆弱性。在新的危机爆发之前,城市可以加快脚步,采取行动,变得更具弹性、更环保、更循环、更智能。城市复苏的主要经验包括三个关键组成部分:准备、预防和应对。

表2   非机动交通工具

为了鼓励人们使用非机动车出行,越来越多城市在扩建非机动交通网络。最初的临时措施得到了广泛支持,包括将道路空间改为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并正在形成永久的基础设施转变。

在世界各地,柏林、波哥大、坎帕拉、利马、伦敦、米兰、内罗毕和纽约等城市都更多地投资在非机动交通上。在米兰(见上图),市中心将进行部分改造,为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分配约35公里的道路空间,降低机动车辆的速度限制以确保安全。在疫情爆发之前,布鲁塞尔已经开始了一项耗资巨大的步行化计划。整个城市核心区随后被改造成自行车和行人的优先区域。

在家附近为人们创造锻炼、娱乐和工作的空间,并将室内活动转变为室外活动,餐馆、咖啡馆、剧院、电影院和健身房等企业,甚至弹出式医疗空间都能够作为新概念的一部分继续运营。

环形城市
Image

“15分钟街区”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多支持,巴黎市长提议围绕这一概念对城市进行彻底改造,以减少压力和污染水平。“15分钟街区”的特点是紧凑,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如购物、医疗保健、社交和教育,离家步行即可到达。步行便利性使城市居民能够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获得服务并满足其基本需求,从而形成更紧凑、多用途的社区。

适应性再利用或循环经济是重新调整建筑物用途和寻找新功能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对于遗产结构。据意大利建筑师Filippo Taidelli称,“新冠疫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即与陈旧医疗设施相关的所有现有结构、组织和技术挑战”都需要更新。Image

出路是什么?
Image

教科文组织在其提交联合国大会的报告(A/76/226)中强调;城市无法自行克服挑战之艰巨。从危机中恢复应该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它应该利用财政资源和政策治理,为所有人提供机会,向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转型;改善居民福祉,促进现在和未来的包容性增长。

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为联合国住房和可持续城市发展会议(人居三)通过的《新城市议程》作出了贡献。该议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通过促进公民参与和促进积极参与发展进程,促进公平、福利和共同繁荣,并将文化和文化多样性置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位置。

经合组织在其城市政策响应(2021年10月21日更新)中表示,“新冠疫情已引发政府对企业和工业的大规模紧急支持。这种政府支持的设计和实施对于避免中长期国内和国际市场扭曲至关重要。”

这些是世界各地学者和城市规划师的共同观点。然而,当前世界环境造成的严峻经济形势可能会造成一个不同的局面,并可能会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这场危机暴露出人们缺乏远见。这场危机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些短板,可以解释当前局势:专注于当前疫情紧急情况的政治对于未来来说,已经失去了所有预见和反应的能力,结果是创造出不确定的国际社会和一个脆弱的世界。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领导人把未来排除在视野之外。令人担忧的是,危机期间产生的不安全感以及克服危机的努力将加剧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单边主义。

危机加剧可能会产生一个支柱,能够代表共同的幻想,以独占社会的这一部分。右翼民粹主义将选择保护性民族主义,必要时使用霸权和仇外的极端标准。左翼民粹主义者将选择社会承诺或口号。一种个人和社会自满的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总结来说:这场危机何时以及如何结束?不确定性将伴随疫情,直到疫情消失。目前尚不清楚这一系列危机将造成多大的损害,以及何时结束。

但有一点很清楚。如果没有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和国际合作,是无法克服疫情大流行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的。与其通过保护自己免受新冠病毒等这样的危险来追求民族主义,还不如从全球化竞争中退一步,找回更多国家决策能力。这里的国家决策能力指的是生产某些商品和服务的决定,在过去,这些商品和服务在离开本国后,通过全球化的非国有化价值链进行传播。